第(3/3)页 这种有远见有能力还记挂着滴水之恩的人,取得成功几乎是必然的事。 “言归正传,你在汇光化工厂的熟人是哪位,不会又是哪个领导吧?” 韩馥箐觉得何瑞雪是很神奇的一个人,明明是个普通的干事,不光催货的效率超高,往往还能和各个厂的管理层打好关系。 别人是去拉关系,催得狠了还容易得罪人,偏偏她是奔着发展人脉去的。 但凡和她接触过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,连带着对百货商店的印象也跟着提升,往后去再去催货都变得容易一些。 她屡次升职而不会有人在背后使绊子,很大程度是因为采购部门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过她的指点和恩惠。 就算有嫉妒也会藏在心里,因为一旦针对她做出点什么,那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。 何瑞雪摇头,“没有,我认识的人是个技术员,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级别,但应该挺厉害的,他叫徐明宇,韩姐听过吗?” “哦,是他啊,也是巧了,他和小徐还是亲戚呢,不过要追溯到他太爷爷那辈了。当年他爷爷逃荒过来,几个兄弟留在兴泽县,徐明宇算是他远房堂哥。” “是吗?” 何瑞雪没想到还有这一层关系,“那可真是巧了。” “可不是,他们老徐家出了两个人才啊,尤其是这个徐明宇,年纪轻轻就是高级研究员,还参与了这次生产线的研发和改进。 听说他们小组将其中一道工艺的损耗率降低了三成左右,马上就能当上工程师了。” “他才不到三十五吧,这个年纪能评上工程师是真有本事。” “可不是,就咱们市里的几个大厂,哪个工程师不是四十多啊,除非是那几个留学回来的。” 当下科研单位的大牛基本上是在三十到五十多岁,比后世要偏年轻化。 但谁让市里的机会少,人才大部分都会往沪市和首都跑,留下的高级人才都是比较成熟安于现状的。 “正好,你们都是熟人,能说得上话,明天出差你带着徐德宁一块去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