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圈子-《一人之下,五福临门》
第(2/3)页
李承真看着从左面右面堆过来的好几瓶酒,眼皮狠狠的跳了跳。
阿弥陀佛,福生无量天尊,阿门,各方大佬保佑啊,这总不能今天就送我小子去见您老们吧。
李承真虔诚的祈祷。
…………
在座的这几位都是李承真的发小,除了他以外,剩下的几位几乎都是这四九城里的二代。
国人讲究圈子文化,别看这偌大的四九城,只有进了圈子里,你才算是自己人,外人挤破了头都进不去。
这圈里的人有困难,大家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互相都有照应,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自己的阶级地位。
作为大多数的普罗大众,这种圈子文化显然是一种封建糟粕,但作为圈子里面的人嘛,那圈子文化自然是顶好的。
而且这种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,早已根深蒂固,难以动摇,最根本的原因是,绝大部分的话语权就掌握在这些圈子里面。
小事开大会,大事开小会。
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,晚如明清两代的内阁,军机处,早如隋唐的世家大族圈子,看似形式变了,实际上理儿还是这么个理儿。
李承真现在就是这么个圈儿里人,他太爷大李七,当年是京城里有名的角儿,什么国公爷,贝勒爷过寿也得下重礼,请他去府上唱两天,那倍儿有面子。
他爷爷当年也跟当时的二代们交好,这随着日子慢慢过去了,当年的二代们慢慢掌握了话语权,他们一家也就挤进了圈子里。
就比如说刚刚硬把他拉来的这位金际银,别听这名字不太正经,人祖上可是正儿八经的正黄旗,后来满清国没了,对人家来说也算不得什么打击,从爱新觉罗摇身一变改姓金,成了鼎鼎有名的爱国商人,照样在这四九城逍遥自在。
还有那边坐在最后面的年龄最小的苏同玄,人家是当年康熙爷身边的大太监苏培盛认下的干儿子留下的一脉,后来洋务运动时也投身实业救国,家里的产业遍布大江南北。
再说廖哥,廖云章,更是不简单,也是这里面唯一一个后来融入圈子的,属于新贵,人家爷爷当年跟着那位打天下,后来在国朝里当值,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,甚至有些小道消息说,他们家里甚至有的人掌握着国朝的神秘力量,不过谁知道当不当得真。
第(2/3)页